〈失蹤罪 Gone Girl〉:關於愛情裡,那些無聲的復仇與自我消耗

上週末,我們兩個去看了《失蹤罪》(Gone Girl)。
坦白說,我並不是影迷,對電影沒有太多研究,也不講求什麼深度理論,只求劇情緊湊、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能讓我沉浸其中就很好了。愛情片一向不是我的菜——尤其像《暮光之城》那種甜到發膩的就更難入口。
但這部片,明明是關於婚姻與失蹤案,卻更像是一場愛情的解剖手術。

如果說 David Fincher 一向擅長揭露人性,那麼這部片子應該是他對「愛情」最殘酷的回答。從開場第一幕,Amy 看著 Nick 的眼神就透露出一股憂傷與壓抑。隨著故事推進,我們才發現她的失蹤背後,藏著一場預謀已久的劇本。
她記下了丈夫的冷漠與背叛,也如實地鋪陳出一段女人被婚姻消磨殆盡的日記。那段她說——看到男人用初吻時的方式去親小三,當下的崩潰我完全懂。像極了《蜘蛛俠》裡 Mary Jane 說的那句話:「那是我們的吻法!」明明是屬於兩個人獨有的東西,怎麼可以這樣輕易複製給別人?

劇情推進到 Amy 復仇計畫逐步展開,我一邊看著她那種極致的冷靜與控制,心裡一邊默默為她喝采。某程度上,這部片是女性觀眾的情緒出口。她用極端的方式,把男人對愛情的怠惰與虛偽一一算清,觀眾看得拍案叫絕。
可笑的是,這場復仇的終點,不是遠離,而是「回家」。那一場電視上的道歉,竟然讓她轉身回到他身邊。我那刻只覺得——女人啊,再聰明,也還是會傻。
因為愛和恨本來就是雙生子。會恨,是因為曾經用力愛過。當不再在乎了,你連「恨」的力氣都懶得給他了。

電影最後她說:「這就是婚姻。」一語成讖。不是浪漫,也不是白頭偕老,而是一場精準到讓人窒息的鬥爭與妥協。這不是那種會讓你對愛情充滿幻想的電影。反而像一面鏡子,照出兩個人如何在一段親密關係裡互相消耗,最終連自己都看不見自己。
這也許不是每個人的愛情,卻可能是很多人未說出口的婚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