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in Paris — 是très bien 不是tray bien!吐槽100分的爛劇
近期大家口中都在熱論 Emily in Paris這套劇集,在沒有開始看的時候已經聽過很多負評,因為這個原故,也令我對劇集興趣減小一大半,但當成為一個風潮的時候,我決定去看看。用住過巴黎兩年半過來人的身份來看看這套劇集。

以下有雷,還沒看就再來看我的這篇吐糟的劇評也沒有關係。而且吐糟位很長很長,有時間看就多謝棒場!一口氣看完十集,嗯,我只可以說這套劇我會用一個字去影容 — Cliché.
話說編劇是寫Sex in The City 的著名導演兼編劇Darren Star 的作品,他寫說有這個慨念去寫這個劇本源於幾年他前住法國居住了一段短時間,對於法國人眼中的美國人(他自己)以及他眼中的法國人有了一些親身體會,而 Emily in Paris 故事在他腦海中漸漸成形。

但是居住了一段短時間又多長? 對法國人,巴黎人的文化了解又多深,假若編劇住的時間是20多年前或40年前,又怎可以這麼久又這麼小的印象去寫一個現化故事去架框著法國人呢?你可知道,不是法國人就不會說英語,而法國人也沒有在劇中寫得這麼自大無禮。一個亂寫的劇本,令我的朋友都在問法國人是這樣嗎?而亂寫的後果,突顯劇組對法國的刻板印象。
總括來說,這是美國主義的自大去創出的一個戲劇(畢竟 Netflix 是美國公司,怎會小了美國人的自大作風)Emily in Paris 是集法式陳腔濫調的作品,由一開始劇情設定她在芝加哥的公司Gilbert Group,要Emily 則被取代去執行巴黎奢華品營銷公司Savoir向他們提供所謂的”American perspective”,又有女主角Emily 在法國卻拒絕講法語,再到要一個美國人教法國人要怎樣學美國人生活,這就是美國帝國主義的最佳隱喻,一套小小的的劇集卻完完全全表現美國自大的帝國主義。我對美國無感,只是當看到這個方式的編劇就覺得很反感。用美國人的角度去寫別的國家文化,你又要多爛把自己棒得又多好再把法國人塑造為一個全宇宙最差最歧視人的民族?
不要只說法國,換別的國家我相信這樣的寫法也會惹火了不同國藉的人。
很多人吐糟這套劇集不合理的地方,我也要吐槽一下,我要和大家說明一下,法國人認為劇中主角穿著等細節,是明顯與現實不符,絕對不是一部真實描繪巴黎生活的影集,不要傻傻看完就覺得是真的:
1.) 一個不會法語的人是沒有可能去執行法國行市場的行銷。

劇情設定她在芝加哥的公司Gilbert Group要Emily 則被取代執行巴黎奢華品營銷子公司Savoir的行銷, 因為Gilbert Group收購了Savoir,剛好推擁有法語碩士學位的上司 懷孕了,而 不會法語的emily 就接上了。耶,慢著?
一個不會法語不會法國文化的人去做法國行銷,有、可、能、嗎!!!
再說,去巴黎的任務是她將要參加有關品牌戰略和客戶的公司開會,甚至要提供Savoir指導並教他們如何改善在社交媒體上的戰略,而如果不會說法語幾本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巴黎也沒有可能做到在巴黎的行銷戰略!在劇中Savoir如果是做奢華品牌,不可能沒有人會說英語,畢竟奢華品牌不只是法國品牌,也要別的品牌打進法國市場,所以不會說英語的設定是他媽的不合理,而Emily是真的沒有做過奢華品牌! 再說,公司同事們大部份人顯然是會英語,只是無論在法國又好,日本又好,要整個公司的人放棄自己母語去遷就你說英語?短期可以,但長期不可能。不要說法國,香港也不會停止使用廣東話去遷就就一個外國人的道理一樣。
2. 服裝真的不是巴黎人會穿的,正常人也不能。

大家一直吐糟Emily 的衣著又多醜,是,真的他媽的醜,旅客穿是正常,但只要你有機會在巴黎逗留一個月以上,你會發現,巴黎的Dress code 是黑,所謂的巴黎風,就是黑白色,款式設計一點也不繁複但卻十分好看,也十分簡單利落。而巴黎女人要穿出性感及氣質味道,可不是靠露肚臍,小背心這種明顯性暗示的配搭。而是靠材質及cutting。在劇中誰穿到巴黎風?就是Emily 上司 Sylvie 。

3. 沒有看過 Emily坐 Métro。

身為一個打工仔卻連惡名遠播的巴黎 Métro 也沒有坐過?在劇中我們只看過emily 在巴黎坐計程車,私人轎車,坐摩托車,沒了,連公車,單車也沒看過。所以Emily平時怎樣上班的?用高跟鞋走路去?即使在劇中她曾經向 Camille 說過”The last time I took the Metro, I ended up in the 21st arrondissement”。但不曾在劇中有影像帶出。如果Emily in Paris 是想帶出 Emily 在巴黎的生活,寫實下照道理會怕被巴黎地鐵臭死的情景吧。
4.身為一個打工仔中層人員哪有這麼多錢擁有幾十個新款名牌手袋呢?

記得有一幕Emily 去 L’Oprea 找名設計師 Pierre Cadault說明為什麼會用巴黎鐵塔的扣飾時因為她沒錢而剛好這個鐵塔扣飾在打折才會有機會買,但是 Emily 可是一路上在用 Chanel 耶?不只是一個,而是好幾個!沒錢?但手袋是怎樣買回來?劇中也沒有描寫出來,名顯不實。還有多件名牌衣服?哪裡來?
5.法國人的愛情觀其實和正常人(華人)沒有太大分別。

法國人會偷情,但不只是法國人會偷情,劇中偷情是比教上流人社的偷情,我們普通人可是沒有機會,但現實上是不多。而且劇中多幾角的關係真的很老套。少女漫畫也不會用。
有一幕 Camille回南法老家酒莊,開車開開蓬車由巴黎回南法不會是幾小時車程,而且在高速公路?準備吃風吧,還有跑車只有兩個位置就讓Emily 坐上自己男朋友的大腿上? WTF?這畫面有事嗎?我相信位置應該是 Camille 坐上男朋友大腿上,Emily 駕車吧,再不就坐火車囉,不一定要駕車哈哈哈哈。大家不要當真,正常人不分國藉看到朋友,又多好朋友都好,坐在自己男朋友大腿上?我想一定誰都會超生氣。法國人的愛情觀其實和正常人沒有太大分別,不要再想又多浪漫又多花心,所有國家的人都會有,不要標明只有法國人。
6.在學法語都可以把très bien 唸成tray bien,Emily 你是又多蠢?

我明白如果沒有開始學法語的時候,會用英語去發音,不知者無罪,但是在上課也還在 tray bien tray bien!!!!又多固執!美國人!讓我想起我在法國認識的一位美國中年婦人,還是堅找用英文去發音法語,有多固執又多難聽。
7.忽略了現實中,外國人及真正法國人在巴黎的生活其實沒有你想這麼好。


劇中過度美化巴黎我真我哭出來,巴黎是很美,但是把他描寫成為一個夢幻城市?不不不不不。小偷呢?流浪漢呢?吉卜賽人呢?經常詐騙的黑人們呢?狗屎是有,但是隨地大小便的男人呢?垃圾呢?過份美好只怕觀眾到巴黎看到真實一面會大跌眼鏡吧。
其實還有多很差很不合情理的情節,但我也不多說了,很多網站也有寫過出來。所以我不會看Season 2 , 再看我也只會爆血管,再看也只是想看看男主角Lucas Bravo,看看巴黎的景色,劇情嗎,可以 bye bye 了。